第一百三十一章 初见成效(第五更)-《我要做阁老》


    第(2/3)页

    倭使周良态度大变,刘静其深怕他嘴巴不严,事情败露惹祸上身。

    加之《抗倭记》这不合时宜的出现,刘静其只觉得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惶惶不可终日,越想越怕,仿佛一觉醒来官兵就会来到府里逮拿他。

    思来想去刘静其觉得还是不能坐以待毙。

    刺杀失败,朱纨一定会加强身边的护卫。再想宰了这厮便难上加难了。

    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好了。

    刘静其决定弹劾朱纨!

    当然不是由他来做,而是言官。

    朝中浙江籍的官员无数,有不少都和刘静其这样的大海商过从甚密。

    现在也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朱纨虽然自诩秉公无私,看似找不出什么黑点。但要真的想弹劾,总归是能够找到理由的。

    这就不是刘静其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那些御史言官,黑的能够说成白的。白的能够说成黑的。只要刘静其把意思传达到剩下的就是看戏了。

    当然为了效果轰动一些,最好能够联名弹劾,不给朱纨辩解的机会。

    便是他朱纨三头六臂又如何,还不是得被御史的吐沫星子淹死。

    徐言这几日可没闲着,除了写《抗倭记》的后续章节,还得忙着帮助朱纨搜集闽浙海商的罪证。

    徐言的优势在于他对历史的先知全知性。这些闽浙海商的德行嘴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他清楚归清楚,证据却不是那么好找的。

    如今徐言只是知道大方向,知道要从哪个方向去找。

    至于能找到什么程度,挖到具体哪些人却是不得而知了。

    但是无论如何未雨绸缪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在历史上闽浙海商集团在朱纨攻破双屿之后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若不想沦为鱼肉,便要提早做好准备。

    “大哥,你让我打听的事情我都打听清楚了。”

    自打杨鹏举返回宁波便一直吃住在徐家。徐言可不打算让他吃白食,既然吃了徐家的饭便要干活儿。

    杨鹏举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对于经商的门道比徐言要清楚许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