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海派生活初品尝-《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第(3/3)页

    就是圆圆的,50支装的那种……

    “同志,这个香烟多少钱?”

    “中华铁罐滤咀50支的,1.5元……”

    嗯,价格既贵又便宜。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很贵。

    对于怀揣按箱算的美刀的他而言,便宜的丧心病狂。

    滤咀中华20支5毛一包,牡丹滤咀20支4毛8……

    经由营业员介绍,滤咀香烟是头一批,是上海卷烟厂试制的新品,还很有兴致的想要给魏平安解释带过滤嘴的香烟的好处——不拉嗓子。

    来一趟上海出差,总不能什么都不买。

    反正闲着没事,就随便逛一逛,买点小特产。

    零拷雪花膏,买;

    估摸着家里人的身材,买了好几件毛衫;

    得知魏平安可以用外汇结算,主任都跑了出来,特意询问魏平安打算买多少香烟……

    就急冲冲跑出去,从别家店里临时“调派”了两盒。

    一盒是两罐,一罐50支。

    香烟是成条的,只有6条完整的,还有拆封卖掉四根的大半盒。

    魏平安都差点忘记,这年头还是可以散卖香烟论支的呢。

    短暂的购物让魏平安享受到了不用票就可以购买物品的感觉。

    如果不是京城还有家,有媳妇和孩子,他真想留在这里。

    起码这几年他能呼吸到自由的味道。

    但想到几年后过了蜜月期,那些民族资本家们的下场,魏平安也是不寒而栗。

    果断掐灭了这个危险的念头。

    等魏平安再回到住处时,手里拎着一兜子水果,胳膊里夹着一条万里香烟。

    就是黄底红字,下面有一辆黑色轿车图画的那种。

    傍晚,崔刚他们今天回来的挺早。

    “崔哥,今天挺开心啊,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联络到对方了,明天上午去汇中饭店一趟,应该就能顺利拿到资料。”

    “唉,这趟出来的,我感觉什么都没干,一点也没帮上忙。”

    “估计上面的意思就是让你跟着,熟悉流程,感受一下氛围罢了。你是知识分子,是宝贝疙瘩,哪能让你真跟着参与那种刀尖舔血的事儿去……”

    崔刚翻来覆去就是老一套。

    魏平安也那这个滚刀肉没辙。

    “回来的时候,我跟上边请示了,明天咱们一起出发,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几个带着资料先走,你去找李教授和刘教授他们……到时候跟他们一起回京。”

    “这个……”

    “事关重大,老魏,私底下咱们熟归熟,但这种事你必须听命行事。”

    “明白了。我执行。”

    魏平安真想不到这里面还有什么非要自己滞留下来,去跟两个教授汇合的必要性。

    “顺便说一下,老首长让我托句话给你。”

    “啊?老首长,是老武头……呃……武伯伯吗?”

    崔刚笑容一僵,随即又继续笑道:“差不多差不多……他就是希望你能顺便照看一下李璐同志,毕竟是个姑娘,这一路还是有点危险的……”

    “哦。”

    这是……假公济私?

    还是神马情况?

    不过也就是捎带手的事儿,魏平安也自然不会刻意拒绝。

    自己是有媳妇的人,还是即将当孩子爹的人,这事儿认识自己的,没谁不知道吧?

    李璐是知道的啊。

    一夜无话。

    一早醒来,在崔刚的带领下,大家收拾床铺和日用品,几乎就是恢复了原位。

    就这三天时间,邻里也都没什么特意的。

    因为长白一村、二村又被叫做“二万村”,住的都是回迁过来的两万户工人。

    天南海北的什么人都是,各种亲戚朋友来去匆匆。

    虽说楼上楼下集体厨房这些也会让邻里之间熟络的招呼,但流动性太大,跟京城四合院的核心风格还是差异很大的。

    在魏平安看来,这个据点使用就像是民宿。

    一行人“退了房”,直奔汇中饭店而去。

    值得一说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崔刚他们竟然弄了一辆银绿色的小轿车。

    “崔哥,可以啊,都开上小轿车了。”

    “咱们自己生产的,凤凰牌轿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5公里,四缸发动机,是上海第一辆国产轿车……”

    “坐着挺舒服的,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私人搞一辆开开。”

    副驾驶的崔刚扭过头,像看怪物一样盯着魏平安看了好几眼。

    最后狠狠地竖了个大拇指。

    “要说还是你们文化人敢想。”

    缺月票……ennnnn……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