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攻城锤-《奉系1927》


    第(2/3)页

    “重炮?!联系司令部确认身份,核对后立即放行!通知警卫连,咱们也去见识见识!”

    “吱~~~”烟尘四起中,随着刹车片刺耳的摩擦声过后,打头的一辆履带式重型牵引车堪堪停下。望着车窗外大眼瞪小眼、挤在一起看西洋镜的校尉军官,咣当一声副驾驶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一门穿着作训服的军官从车上下来,跑步赶来。

    “报告长官,新编101重炮团前来阵地报道,应到3000人、实到3000人,请掌管训示!”包括苏宗辙在内,现场的一众大小军官未曾防备,结结实实的被吓了一跳。就连打了半辈子仗的苏宗辙也是倒退一步,不由感叹——遥想当年张翼德断喝当阳,亦未必胜得此人。光看这快一米九的大块头,还有一身显眼的腱子肉,这位下车报告的炮兵上校在战场上想必也是一号猛男。

    “稍息!沈元上校,您来的比我预想中的快,看来糟糕的交通情况并没有给你们造成困扰。”看着已经傻眼了的苏宗辙,来视察阵地的莫德尔善意的站了出来,回了一礼,笑着招呼道。

    “是的,长官!秦漠阁下和曼将军(曼施坦因)联名签署了通行证,重炮团一路过来都是优先通过,一点也没耽误!”紧了紧腰间的武装带,沈元毕恭毕敬的错开一步,跟在了莫德尔后面,不无骄傲的回答道。

    “来吧上校,介绍一下你们的情况,希望您的部队能对得起特殊通行证。”招呼着一众同僚凑到跟前,心情不错的莫德尔笑着打趣道。

    “是的,长官!101重炮团满编3000人,下辖两个155毫米加农炮营、一个203毫米榴弹炮营、一个汽车营、一个警卫连(300人,加强连)、一个高炮连、团部。装备施耐德m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见注释1)24门、b4型203毫米榴弹炮8门(见注释2)、m-34式40毫米高射炮8门、四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14座、45毫米战防炮两门(m1932)、单兵一次性火箭筒40具、轻重机枪40挺、82毫米迫击炮4门(bm-37式),牵引车/弹药车/辎重车200辆!”这位生的跟黑旋风一样的炮兵上校,也不用翻口袋,所有的数据张嘴就来。

    早在济南惨案发生前,作为总参谋长的曼施坦因就针对性的提出了装备远程压制火炮的申请,借以完善整个陆军装备体系。但由于重炮这玩意动静太大,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吞金兽,在资源和外在条件的限制下一直未能成行。一直到日本干涉军开进济南,为了迎接日军陆海空全方位的疯狂进攻,刚刚完成第二步兵师整编的秦漠终于批准了重炮部队的建设。但处于多种方面考虑,原计划中一个9000人的重炮旅经过裁剪后变成了一个混编的重炮团,同时装备155和203两种不同口径的重炮。但就是这么一个重炮团,消耗掉的资源就相当于两个满编4000人的步兵团,而且这还没算弹药消耗!在感叹枪炮一响黄金万两的同时,装备体系中最后一块缺口被填上,在蒙阴完成整编的101团紧急赶往济南布防。深知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作为参谋长的曼施坦因,甚至说动秦漠联手出具了一份体别通行证。从负责车辆调配和物资运输的后勤部,再到沿途的割稻警戒哨,全都一路绿灯,硬生生的让这个携带了大量弹药和火炮的重炮团插在了最前面!

    “我的乖乖。。。这炮管,咱们之前用的75山炮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看着就提气!”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好歹也是清末将备学堂的毕业生,打了半辈子仗的苏宗辙自然之道重炮在战争中的地位。

    早在清末编练新军时期,当时的满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裁撤八旗绿营、编练新军的同时,也曾经试图装备过杀伤力巨大的重炮。但清末马政废弛,清军制式的蒙古马马力不足,根本无法拉动这些钢铁巨兽,而外购的印度马虽然马力够用但价格却难以承受。重重牵制下,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满清政府也只是通过洋行采购了克虏伯14倍径105毫米榴弹、14倍径150毫米榴弹炮各一门,作为试用,此后就再无下文。而在长达12年的军阀混战中,除了财吴佩孚的直系和老张的奉系安国军,曾经通过对外采购,装备过一批日制三八式150毫米野炮外,其他各路英豪也只能想想。装备比地方军阀还要糟糕的北伐军更是无缘得见,肾上腺疯狂的分泌下,狂喜中的苏宗辙摸着一门155粗大的炮管,一个劲的傻笑。

    “将军阁下,这是施耐德155毫米重炮,55倍径身管,全重16吨。运输的时候需要将炮身和炮架分成三部分,由专门的牵引车运输。”在莫德尔的眼神示意下,杵在一边的沈元会议的凑上前去,贴心的介绍道。

    “哦哦哦,乖乖,这么牛(听上去好高端的样子)!这炮能打多远,杀伤力得有多大?”
    第(2/3)页